灵脉起源的 “跨时空联盟总部” 内,一场关于宇宙灵脉探索的战略会议正紧张召开。全息沙盘上,淡蓝色的灵脉网络光带已延伸至 30 光年外的灵汐星,而在更遥远的宇宙深处,数十个微弱的红色光点闪烁不定 —— 这些都是量子灵脉信号接收器近期捕捉到的未知灵脉信号,分布在不同的星系群中,如同散落在黑暗中的星辰。
沈惊鸿站在沙盘前,手中握着星图绘制草案,语气坚定:“灵汐星的救援成功,让我们意识到宇宙中仍有大量失联或未被发现的灵脉文明。为了系统性地探索宇宙灵脉版图,规避时空乱流与混沌污染风险,跨时空联盟应正式启动‘灵脉星图绘制计划’—— 通过组建多支探索小队,分区域探测未知灵脉信号,记录时空坐标、灵脉类型、文明状态等信息,绘制出覆盖 100 光年范围的‘宇宙灵脉星图’,为后续探索与救援提供精准导航。”
林风看着沙盘上的红色光点,补充道:“灵脉星图绘制计划需分三个阶段推进:第一阶段,将已知的 23 个未知灵脉信号分为 5 个探测区域,每个区域部署 1 支探索小队,3 个月内完成初步探测,确认信号源是否为灵脉文明;第二阶段,对已确认的灵脉文明,记录其灵脉技术、能源需求、潜在危机等详细信息,纳入星图数据库;第三阶段,基于星图数据,规划‘灵脉贸易通道’与‘应急救援航线’,实现跨时空资源共享与快速支援。”
星衍立刻调出技术方案:“我们已升级‘超时空灵脉探索舰’—— 新增‘星图测绘模块’,能通过量子定位技术,精准记录时空坐标,误差不超过 100 米;同时搭载‘灵脉类型分析仪’,可识别灵脉能量的属性、浓度、传输模式,区分自然灵脉与人工灵脉,为星图标注提供技术支持。”
墨尘则提出保障措施:“每个探索小队需配备‘时空乱流预警仪’与‘混沌污染检测仪’,预警仪能提前 2 小时探测到 5 级以下时空乱流,检测仪可实时监测周边混沌能量浓度,确保小队在高危区域的安全。同时,总部将搭建‘星图实时更新系统’,各小队的探测数据可通过跨时空信号传输,实时同步至星图数据库,方便总部统筹调度。”
经过四小时的讨论,灵脉星图绘制计划的人员配置与技术方案确定。林风做出部署:“组建 5 支探索小队,每队 6 人,分别负责‘双子星云区’‘暗物质星团区’‘古灵脉遗迹区’‘时空稳定带区’‘混沌边缘区’的探测任务。我带领第一小队负责双子星云区,该区域有 6 个未知灵脉信号,且时空环境相对复杂,需优先完成探测;其他小队由冷轩、木汐、玄真长老的弟子分别带队,3 天后在灵脉起源太空港集结出发。”
三天后,5 支探索小队在太空港整装待发。林风带领的第一小队乘坐 “绘脉号” 超时空灵脉探索舰,舰体表面新增的星图测绘天线泛着淡蓝色光芒,内部的星图数据库已预装现有灵脉网络的坐标数据,随时准备记录新的探测信息。
“绘脉号准备完毕!星图测绘模块启动正常!时空乱流预警仪参数稳定!” 墨尘作为第一小队的驾驶员,在驾驶舱内汇报,手指划过控制面板,探索舰缓缓升空,朝着双子星云区方向驶去。
双子星云区位于灵脉网络边界外 50 光年处,由两颗相互环绕的星云组成,星云内部时空乱流与能量漩涡密集,是宇宙中着名的 “航行禁区”。但根据量子信号分析,该区域的 6 个灵脉信号强度均在 0.2 倍以上,且无明显混沌能量残留,推测存在稳定的灵脉文明。
“已进入双子星云区外围!时空乱流强度 2 级,符合安全航行标准!” 紫瑶的精神力网展开,覆盖探索舰周边 50 万公里范围,实时监测时空环境的变化,“前方 10 光年处,探测到第一个灵脉信号源,信号频率与灵汐星的灵脉频率相似,但伴有‘双频共振’特征,可能是‘灵脉共生文明’。”
星衍立刻启动灵脉类型分析仪:“双频共振特征通常出现在‘灵脉共生时空’—— 这类文明的灵脉网络由两种不同属性的灵脉能量构成,如同共生关系,相互依存、相互补充。若两种能量失衡,会导致灵脉网络崩溃,文明面临危机。”
探索舰继续推进,在穿越一片淡紫色的星云气体后,第一个灵脉信号源的轮廓逐渐清晰 —— 那是一颗被两颗卫星环绕的行星,行星表面覆盖着淡绿色与淡金色交织的灵脉光带,光带沿着山脉与河流延伸,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。但光带的亮度不均匀,淡绿色区域明显暗淡,淡金色区域则过于耀眼,呈现出 “能量失衡” 的状态。
“行星名为‘共生星’,是典型的灵脉共生时空!” 紫瑶的精神力网成功覆盖行星表面,感知到两种能量的流动状态,“淡绿色是‘生命灵脉能量’,滋养行星的生态系统;淡金色是‘机械灵脉能量’,支撑文明的技术发展。当前生命灵脉能量浓度仅 0.1 单位,机械灵脉能量浓度达 0.8 单位,严重失衡,导致行星表面的植被大面积枯萎,部分机械设施因能量过载停止运行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