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脉起源的 “混沌深空监测中心” 内,360 度环形全息屏正实时显示着混沌空间边缘的能量图谱 —— 淡蓝色的灵脉能量区与暗红色的混沌区交界处,一道暗金色的能量波纹正以 0.5 光年 / 天的速度向灵脉网络方向移动,波纹所过之处,空间乱流被强行撕裂,形成一道狭长的 “能量通道”。跨时空联盟在此召开 “混沌深空防御会议”,针对第 39 章末尾发现的暗金色混沌生命体异动,启动 “混沌深空预警计划”,构建覆盖混沌空间边缘 5 光年范围的 “深空预警体系”,提前捕捉高阶混沌威胁的行动轨迹,为灵脉网络争取充足的防御准备时间。
沈惊鸿站在全息屏前,手中握着星核监测卫星传回的最新数据报告,神色凝重:“暗金色能量波纹的强度是之前金色生命体的 10 倍,能量频率稳定在 2.5 赫兹,且具备‘空间吞噬特性’—— 波纹每移动 1 光年,就会吞噬周边 0.01 光年范围的空间物质,转化为自身能量。根据轨迹预测,若不加以拦截,它将在 15 天后抵达灵脉网络边界,届时其能量强度可能提升至现有水平的 3 倍,常规防御体系难以抵挡。”
林风指着全息屏上的能量通道补充道:“混沌深空预警计划需分三阶段推进:第一阶段,构建‘深空多层监测网’,在混沌空间边缘 2-5 光年范围内,部署 100 个‘量子深空浮标’与 20 架‘深空探查舰’,实现能量波动、空间异动、生命体轨迹的全方位监测;第二阶段,研发‘深空预警算法’,通过 AI 学习暗金色生命体的能量特征与移动规律,提前 72 小时预测其行动路线与可能攻击的防御节点;第三阶段,搭建‘深空应急防御线’,在预测轨迹上部署 5 个‘临时防御堡垒’,每个堡垒配备能量屏障、混沌净化装置与战术小队,形成梯次防御,延缓生命体推进速度。”
星核时空的星衍立刻响应:“星核时空的‘量子深空浮标’可升级‘超远距离探测模块’—— 通过在浮标中植入‘星核时空晶体’,将探测距离从 500 万公里扩展至 1 光年,同时提升能量频率捕捉精度,即使暗金色生命体伪装能量特征,也能通过空间异动轨迹锁定其位置。”
暗物质时空的墨尘则提出:“深空探查舰需融入‘空间隐匿技术’—— 舰体覆盖双层暗物质涂层,外层吸收混沌空间的背景能量,内层屏蔽自身能量波动,确保探查舰能在距离生命体 1 光年范围内隐蔽监测,同时搭载‘微型空间折叠装置’,遭遇危险时可在 10 秒内撤离至安全区域。”
古武时空的玄真长老补充道:“临时防御堡垒需部署‘多层镇脉防御阵’—— 以 36 名符文师为核心,结‘天地人三才阵’,外层用金色符文构建防御屏障,中层用绿色生命能量形成净化层,内层用淡蓝色星核能量打造反击层,既能抵御能量冲击,又能中和渗透的混沌能量,为后续支援争取时间。”
经过四小时的讨论,混沌深空预警计划的技术方案与战术部署逐渐清晰。林风做出部署:“星衍、铁辰负责升级量子深空浮标与深空探查舰,确保 7 天内完成设备研发与调试;墨尘、冷轩带领团队,负责深空多层监测网的部署,按 2 光年、3.5 光年、5 光年三个圈层投放浮标,形成‘三层监测圈’;玄真长老、木汐负责训练临时防御堡垒的战术小队,传授多层镇脉防御阵的结阵技巧与能量配合方法;我与紫瑶担任预警计划总指挥,在深空监测中心建立‘预警指挥中枢’,实时分析监测数据,调整防御部署。”
各团队迅速投入准备工作。星衍与铁辰在星核时空的深空设备研发基地,对监测设备进行升级 —— 量子深空浮标的核心部件更换为 “星核时空晶体芯片”,芯片能将探测信号通过量子纠缠技术,实时传输至深空监测中心,延迟从 10 秒降至 0.1 秒;深空探查舰的舰体加装 “空间波动模拟器”,能模拟混沌空间的空间乱流波动,进一步提升隐匿效果,同时舰内的 “混沌能量分析仪” 可在 1 分钟内解析未知混沌能量的特性,为防御方案调整提供数据支持。
“设备升级完成!” 星衍启动模拟测试,浮标成功捕捉到 1 光年外的微弱能量波动,探查舰在模拟暗金色生命体能量环境中,未被探测系统发现。铁辰将设备分批打包,通过空间折叠通道送往灵脉起源,为监测网部署做准备。
墨尘与冷轩则带领 20 艘 “隐形运输舰”,分三批前往混沌空间边缘。第一批运输舰在 5 光年圈层,投放 30 个量子深空浮标,浮标落地后自动展开淡蓝色的探测光网,形成外层监测圈;第二批在 3.5 光年圈层,投放 40 个浮标与 10 架深空探查舰,构建中层监测圈,探查舰按预定航线巡航,实时传回空间环境数据;第三批在 2 光年圈层,投放 30 个浮标与 10 架探查舰,形成内层监测圈,同时在浮标周边部署 “空间稳定器”,防止空间乱流干扰探测信号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