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脉起源的生态监测中心内,全息屏幕上正实时播放着各时空的灵脉生态数据 —— 古武时空青云山脉的灵脉植被覆盖率达 85%,星核时空的星核共鸣塔周边能量循环稳定,暗物质时空的空间植被已适应暗物质能量环境…… 这些数据,是跨时空联盟启动 “灵脉生态共建计划” 的基础。该计划旨在整合各时空的灵脉生态资源,通过三能传输网络实现生态能量的互补调配,构建 “跨时空灵脉生态共同体”,让每个时空的灵脉生态都能在协同发展中实现可持续繁荣。
沈惊鸿站在主控台前,手中握着《灵脉生态图谱》,向围拢的核心成员介绍计划细节:“灵脉生态共建计划分为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是‘生态数据互通’,将各时空的生态监测系统接入灵脉网络一体化管理系统,实现数据实时共享;第二阶段是‘生态能量互补’,通过三能传输网络,将生态能量过剩时空的能量,调配到生态薄弱时空;第三阶段是‘生态物种共育’,筛选各时空适应性强的灵脉物种,进行跨时空培育,丰富灵脉生态的多样性。”
林风看着屏幕上闪烁的生态数据,补充道:“目前各时空的生态状况虽整体稳定,但仍存在短板 —— 远古时空的灵脉树虽生机旺盛,但周边伴生植物种类单一;机械时空的灵脉科技设备虽先进,却缺乏自然灵脉生态的调节;新时空的橙色能量核心虽能量充足,却对周边土壤的生态平衡造成轻微影响。灵脉生态共建计划,就是要通过跨时空协作,补齐这些短板。”
木汐作为远古时空的生态代表,立刻响应:“远古时空的灵脉树能释放‘生命调节能量’,可有效改善土壤生态。我们可以提取灵脉树的能量因子,通过三能传输网络传输到新时空,缓解橙色能量核心对土壤的影响;同时,也希望从其他时空引入伴生植物,丰富灵脉树周边的生态系统。”
机械时空的工程师铁穹则提出:“机械时空研发的‘灵脉生态监测机器人’,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、能量浓度、物种活性等参数,可支援其他时空的生态监测工作。但机器人需要暗物质能量的‘空间定位功能’提升移动效率,希望能从暗物质时空获取相关技术支持。”
各时空代表纷纷提出合作需求,灵脉生态共建计划的实施框架逐渐清晰。林风做出部署:“木汐带领生态团队,负责提取灵脉树能量因子,研发‘生态能量调节装置’;铁穹带领工程师,改造灵脉生态监测机器人,融入暗物质空间定位技术;紫瑶、冷轩负责搭建‘生态数据共享通道’,确保各时空生态数据实时同步;我与星衍前往新时空,实地调研橙色能量核心对土壤的影响,制定能量调配方案。”
众人立刻行动。林风与星衍乘坐灵脉舟,前往新时空的橙色能量核心基地。基地周边,成片的土壤呈现出淡橙色,原本生长茂盛的灵脉草叶片边缘出现枯黄 —— 这是橙色能量长期过量渗透,导致土壤能量浓度超标,抑制了植物的正常生长。
“土壤的橙色能量浓度已达 0.8mg/cm3,远超植物耐受阈值 0.5mg/cm3,” 星衍用生态检测仪采集土壤样本,眉头微皱,“如果不及时调节,周边 10 公里的灵脉植被都可能枯萎,进而影响新时空的灵脉生态平衡。”
林风蹲下身,指尖轻触土壤,感受到一股灼热的能量 —— 这股能量虽能滋养灵脉设备,却对自然植被过于 “强势”。“我们需要在橙色能量核心周边,搭建‘生态能量缓冲带’,” 他思索道,“用灵脉树的生命调节能量,中和土壤中过量的橙色能量,同时通过三能传输网络,将部分橙色能量调配到生态能量短缺的机械时空,实现能量‘削峰填谷’。”
两天后,木汐带领生态团队,将研发的 “生态能量调节装置” 运抵新时空。装置呈圆柱形,外层是绿色的灵脉树纤维,内层镶嵌着能释放生命调节能量的晶体。当装置在橙色能量核心周边激活时,绿色能量顺着土壤蔓延,与橙色能量交织,土壤的颜色逐渐恢复正常,枯黄的灵脉草也重新焕发生机。
“土壤橙色能量浓度已降至 0.45mg/cm3,恢复到安全阈值以下!” 监测员兴奋地喊道,“灵脉草的活性提升 30%,生态缓冲带初步见效!”
与此同时,铁穹带领工程师,在暗物质时空技术团队的支援下,完成了灵脉生态监测机器人的改造。改造后的机器人,身形如甲壳虫,背部安装着暗紫色的空间定位模块,能在复杂地形中快速移动,实时将生态数据上传至灵脉网络一体化管理系统。首批 100 台机器人已部署到各时空的生态敏感区域,为灵脉生态共建计划提供数据支撑。
灵脉生态共建计划实施的第十天,跨时空联盟迎来了首个 “生态能量调配日”。根据生态数据共享通道的实时数据,远古时空的灵脉树生态能量过剩 5%,新时空的橙色能量仍需向外调配 3%,机械时空的生态能量缺口达 4%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