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迈旅游区项目的签约仪式刚结束,印尼泗水市政府就向中国智慧产业联盟发来合作邀约 —— 作为印尼第二大城市,泗水近年来私家车保有量以每年 15% 的速度激增,目前全市私家车数量已突破 80 万辆,而社区停车位仅约 45 万个,供需缺口达 35 万个。“停车难” 已成为泗水社区居民最头疼的问题:居民回家后需在社区内绕圈找车位,平均耗时超 15 分钟;部分车主因找不到车位,违规停在社区道路两侧,导致消防车、救护车无法通行,去年就发生过 2 起因违停延误急救的事件。此次社区停车智能升级项目预算 3.5 亿人民币,计划覆盖全市 10 个大型社区,核心目标是 “提升车位利用率,消除违停隐患”。
联盟接到需求后,迅速组建由慧通交通、辰星科技主导的专项团队 —— 慧通交通在智能停车领域经验丰富,其研发的 “车位引导系统” 已在国内 200 多个社区落地,能实现车位实时监测与导航;辰星科技则在泗水有成熟的社区门禁布局,此前落地的 12 个社区安防项目中,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使用率达 98%。“泗水的需求本质是‘人 - 车 - 位’的协同管理,不是单纯解决‘找车位’,而是要让居民从进社区到停好车的全过程都顺畅。” 林辰在专项团队会议上明确方向,“我们要把门禁系统的‘人脸信息’和停车系统的‘车位信息’打通,让居民刷脸的瞬间,就能知道自己的车位在哪,甚至不用手动操作就能完成停车流程。”
专项团队随即前往泗水展开实地调研。在泗水东部的 “泗水湾社区”—— 这个拥有 3000 户居民、仅 800 个停车位的大型社区,团队亲眼目睹了停车乱象:傍晚 6 点,居民下班高峰期,社区主干道上挤满了缓慢行驶找车位的车辆,部分车主摇下车窗,焦急地询问路边保安 “是否有车位”;社区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上,违规停放着数十辆私家车,仅留下中间一条狭窄通道,供小型车辆缓慢通行;一位居民因找不到车位,无奈将车停在社区消防通道上,刚下车就与前来劝阻的保安发生争执。“每天这个时候,我们至少要处理 5 起违停纠纷,还要帮居民找车位,根本忙不过来。” 社区物业经理哈迪说。
在 “丹戎佩拉社区”,团队还发现:社区现有的停车系统与门禁系统完全脱节 —— 居民刷脸进入社区后,需自行开车绕圈寻找车位,或下车询问保安;部分有固定车位的居民,因记不清车位位置,仍需花费时间寻找;而社区的车位信息更新滞后,常出现 “保安告知有车位,居民到了却发现已被占用” 的情况。“我们的停车系统还是人工登记,车位是否空闲全靠保安记忆,准确率不到 60%。” 社区安保负责人阿卜杜勒说。
基于调研结果,专项团队很快敲定 “刷脸停车” 无缝对接方案,核心分为三大模块:
一是人车信息联动模块,由辰星科技与慧通交通协同开发。辰星科技将社区现有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,与慧通交通的智能停车系统打通:居民在社区登记人脸信息时,同步录入车辆信息(车牌号、车型)及车位类型(固定车位 / 临时车位);当居民驾驶车辆抵达社区入口,刷脸通过门禁时,系统会自动识别其人脸信息,同步查询对应的车位状态 —— 若为固定车位车主,系统会在门禁抬杆的同时,通过车载导航(支持 CarPlay、安卓 Auto)或居民手机 APP,推送 “固定车位位置导航”,引导车辆直接前往车位;若为临时车位用户,系统则会实时显示社区内剩余临时车位数量及位置,供居民选择。
二是车位实时监测模块,由慧通交通负责。在每个车位的地面安装 “车位占用传感器”,传感器采用超薄设计(厚度仅 1 厘米),嵌入地面后不影响车辆通行;同时,在停车场入口、主干道分叉口安装 “车位引导屏”,实时显示各区域剩余车位数量。传感器与引导屏通过 5G 网络连接,数据更新延迟不超过 1 秒 —— 当车辆驶入车位,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后,立刻将 “车位占用” 信息同步至引导屏,对应区域的剩余车位数量自动减 1;当车辆驶离,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消失,信息同步更新,剩余车位数量自动加 1。此外,系统还开发了 “车位预约” 功能,居民可在回家前 1 小时,通过手机 APP 预约临时车位,预约成功后,系统会为其保留 30 分钟。
三是违停智能治理模块,针对泗水社区 “人车混行” 的环境优化设计。慧通交通在社区主干道、消防通道、非机动车道两侧,加装具备 “违停识别” 功能的智能摄像头,摄像头采用多角度安装,确保覆盖所有禁止停车区域;系统设定 “分级处置机制”:一旦检测到车辆违规停放,10 秒内先向车主手机发送提醒短信(含违停位置、违规原因、整改时限),提醒其 15 分钟内移车;若 15 分钟后车辆仍未移走,系统自动向物业安保终端推送 “违停处置需求”,附带车辆照片、车牌号及车主联系方式,方便保安上门沟通;对于多次违停(月度超 3 次)的车主,系统会将其信息同步至社区管理处,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约谈警告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