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李总带来的股份转让意向书当晚,林辰就决定召开临时股东会。他让秘书连夜联系所有股东,将会议时间定在第二天上午九点,地点选在新加坡分公司最核心的一号会议室 —— 这里不仅配备了最高规格的保密系统,还能容纳公司所有 12 位股东,林辰要在这里,彻底拆穿环球资本的野心,稳住整个股东团队。
第二天一早,股东们陆续到场。持股 4% 的李总神色复杂,手里攥着那份被他反复标注的意向书;负责国内销售的张总带着笔记本,不时翻看手机里与环球资本第三方的聊天记录;财务投资人王总则显得有些坐立不安,眼神在林辰与其他股东之间来回游移。核心股东赵伟、陈默早已到场,他们面前放着法务团队整理的环球资本投资案例报告,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。
九点整,林辰准时走进会议室,没有多余的寒暄,直接将一份文件投影在大屏幕上 —— 正是环球资本给李总的股份转让意向书,以及法务团队梳理的 “外资掌控公司三步计划”。“各位股东,今天紧急召集大家,是因为环球资本正在通过迂回手段,试图渗透我们的股权结构,进而掌控辰星科技。” 林辰的声音沉稳有力,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,“他们给李总的这份意向书,看似是溢价收购股份,实则是第一步棋。”
他点击鼠标,屏幕上出现第一步计划的详细拆解:“一旦他们通过收购小股东股份,掌握公司 10% 以上的股权,接下来就会要求派驻‘技术顾问’。这些顾问表面上是提供支持,实际上会逐步插手研发 —— 他们会以‘全球化技术标准’为由,要求修改我们针对东南亚市场的抗震动、防粉尘技术参数;会以‘提高效率’为名,替换我们的核心算法团队,最终让我们失去自主研发能力。”
林辰调出之前收集的案例报告,指着其中一家被环球资本投资的韩国安防企业:“这家公司就是前车之鉴。外资派驻技术顾问后,仅用半年时间,就将公司的核心研发方向从亚洲市场转向欧美市场,导致他们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从 25% 暴跌到 8%,最后只能沦为外资的代工厂。”
接着,屏幕切换到第二步计划:“掌控研发后,他们会进一步修改海外业务策略。大家都知道,我们在东南亚的项目利润率虽然不是最高,但胜在稳定,且能形成技术壁垒。而环球资本会要求我们放弃这些‘低利润’的社区项目,转而承接他们关联企业介绍的‘高利润’项目 —— 比如欧美企业在东南亚的工厂安防项目。但这些项目往往存在隐藏风险,一旦出现问题,责任全在我们,他们的关联企业却能全身而退。”
此时,张总忍不住插话:“难怪之前他们的人跟我说,转让股份后能帮我介绍海外销售渠道,现在看来,根本是想把我们的销售网络也控制在手里。”
林辰点头,继续讲解第三步计划:“最可怕的是第三步,他们会以‘国际化重组’为名,引入更多外资股东,稀释我们的股权。到时候,我们这些创始股东和核心小股东的持股比例会被一步步压缩,最终失去对公司的决策权。辰星科技这个名字,可能都会被改掉,变成环球资本旗下的一个子品牌。”
大屏幕上出现了那家韩国企业重组后的股权结构 —— 外资持股比例高达 65%,创始团队仅剩下 12% 的股份,彻底失去话语权。会议室里一片寂静,李总攥着意向书的手不自觉地收紧,王总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。
“我知道,大家可能会担心公司的资金问题,担心股份的增值空间。” 林辰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温和却坚定,“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承诺,未来三年,公司的分红比例从现在的 20% 提升至 50%;同时,我们会设立‘业绩超额奖励基金’,如果每年营收增长率超过 25%,除了常规分红,还会从超额利润中拿出 10%,作为额外奖金发放给各位股东。”
他拿出财务部门做的测算报告:“按照今年东南亚业务 15 亿的营收目标,各位股东的分红至少能比去年增长 1.5 倍;如果未来三年营收年均增长 30%,大家的收益会翻三倍以上,这远比环球资本给出的 30% 溢价更有价值。”
林辰看向李总:“李总,你负责过供应链,知道我们的成本控制能力。雅加达研发中心的资金,我们已经对接了国内三家银行,2 亿元的债权融资下周就能签约,不需要靠出让股权来解决。而且研发中心建成后,我们的抗震动技术能拓展到全球地震多发地区,市场空间比现在大十倍,到时候股份的增值空间,不是 30% 能比的。”
他又转向王总:“王总,你是财务投资人,看重短期收益很正常。但我向你保证,未来三年,公司的营收和利润都会保持高速增长,每年的分红和奖金,绝对不会比你转让股份拿到的钱少,而且是持续稳定的收益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