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方舟”的威胁如同退潮般暂时消散,留给“希望方舟”基地的,并非胜利的狂喜,而是一种更深沉的、混合着疲惫、庆幸与对未知未来的凝重。主控室内,炽白光芒净化后的余韵尚未完全散去,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那种秩序与生机被重新定义的独特气息。
苏晚晴在霍廷骁的搀扶下,坐在了控制台旁的座椅上。接连两次超越极限的精神力运用——先是规则层面的对抗与定义,紧接着是与“方舟”引导者的意志交锋——让她几乎虚脱,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,连指尖都在微微颤抖。但她的眼神,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、坚定,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星辰钢。
霍廷骁半跪在她面前,握着她冰凉的手,将自己的温度一点点传递过去。他没有说话,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眸,无声地传递着他的支持与守护。周围的队员和技术人员们,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撼与劫后余生的松懈后,也纷纷沉默下来,各自回到岗位,开始更加细致地检查系统、修复损耗,只是他们看向苏晚晴的目光中,那份敬畏已然根深蒂固。
基地进入了短暂的休整与沉淀期。
苏晚晴在医疗舱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辅助下,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勉强恢复过来。这次的精神透支远超以往,但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——她对自身精神力的感知和控制变得更加精细,与“星穹之核”的连接也仿佛被打通了一条更加宽阔的通道。她甚至能隐约感觉到,那颗核心内部,似乎还沉睡着更加庞大、更加深邃的力量,只是以她目前的状态,还无法触及。
霍廷骁则利用这段时间,全力推进着对祖父霍正擎以及“钥匙培育计划”的调查。艾伦那边动用了数条埋藏极深的暗线,甚至不惜暴露了几个重要的情报节点,终于传回了一些支离破碎却至关重要的信息:
—— 霍正擎在三十多年前,确实秘密资助并深度参与了一个代号“拂晓”的跨国基因研究项目,项目牵头人是一位名叫“伊莱亚斯·梵卓”的、背景成谜的生物学家。此人于项目中断后便彻底消失。
—— “彼岸花”机构与霍正擎的资金往来,主要用于采购几种极其稀有、甚至在当时属于理论存在的同位素和基因编辑酶,用途不明。
—— 最关键的一条线索,来自一份几乎被销毁的早期实验记录副本的残页,上面有一行模糊的、似乎是手写备注的字迹:【样本YQ-01(母体:沈晚照?)表现出对‘源质辐射’的异常亲和性……远超预设模型。是否与‘彼岸’提供的‘奠基者序列’有关?】
“源质辐射”?“奠基者序列”?
看到这份报告时,苏晚晴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。“母体:沈晚照”……这几乎证实了她的猜测!她的母亲,果然是计划的一部分!而她的“异常亲和性”,她的重生,她能与“星穹之核”产生共鸣……这一切,难道都与那个所谓的“奠基者序列”有关?霍正擎和那个“彼岸花”机构,到底在她的出生中,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?!
疑云非但没有散去,反而变得更加具体,也更加……令人不寒而栗。
与此同时,“方舟”承诺共享的观测数据,也经过复杂的解密程序,呈现在主控室的屏幕上。数据量不大,却足以让任何人头皮发麻:
—— 关于“潘多拉”的“主脑”:并非传统意义上的AI或生物脑,而是一种基于“集体意识熵增”原理构建的、存在于高维信息层面的混沌聚合体。它没有固定形态,以吸收智慧生命的恐惧、绝望与混乱意念为食,并试图将整个现实维度拉入其混乱的领域。其苏醒迹象与近期全球范围内的异常精神病例激增、区域性战争冲突升级存在高度时空关联。
—— 关于“祂们”(数据标记为“域外观察者/收割者?”):观测到其活动迹象存在于多个邻近维度壁垒薄弱点。其行为模式难以理解,似乎对特定频率的“秩序波动”(例如‘星穹之核’的规则定义)和“高潜力意识个体”(例如苏晚晴)表现出……“兴趣”?数据末尾用红色字体标注:【警告:任何形式的主动接触或引起其过度关注的行为,均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维度级灾难。】
“集体意识熵增”?“域外观察者/收割者”?维度级灾难?
这些词汇每一个都沉重得如同山岳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他们面对的,不仅仅是地球上的敌人,而是可能来自更高维度、意图不明的未知存在!
“看来,‘观察者’守护的,并不仅仅是这座基地,或者地球……”霍廷骁声音低沉,指着屏幕上“域外观察者/收割者”的标注,“他们更像是在维持着某种……更大范围的平衡。”
苏晚晴默默点头。她想起“观察者”留言中那句“真正的敌人,或许并非彼此,亦非‘方舟’之理念,而是源自盲目与偏执”。现在想来,这句话的含义,远比她最初理解的更加深远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